为了更充分的激发公司临床医学本科(卓越班)员工对于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员工们的国际化视野,依据学校对卓越班的教学培养方案要求,4月13日下午,华人免疫学家陈清烽应教务部、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对外合作交流部邀请,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为公司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卓越班)员工进行了《Humanized mouse model: A tool to address human specific questi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人源化小鼠模型:解决人类生物医学研究中特定问题的有利工具)专题讲座。
为了保证本次课堂效果,杨华老师提前与陈博士进行了多次线上沟通,确定讲座内容与连线平台,并充分利用了济南校区新教室的有利硬件设施,通过360°全广角摄像头,腾讯会议,自带笔记本电脑连接教室投影和音响,实现了陈教授“面对面”授课的课堂视听效果。杨华老师也适时的提供了陈清烽发表过的部分文章,以供员工提前预习。对于讲座中可能涉及的实验技术,关键词也课前做好解释。
图1 讲座前,杨华老师介绍讲座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讲座在陈教授轻松的回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杨华老师同在田志刚院士的免疫学研究所学习的情景中开始。陈教授重点讲述了人源化小鼠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包括传染性病原体,癌症,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让员工们认识到实验小鼠虽然是优良的免疫学实验动物,体型小,饲养成本低,便于操作,但是一些人类特定疾病模型不能在普通实验小鼠上呈现,比如HBV病毒,属于嗜人肝细胞病毒,自然状态下不会感染小鼠,陈清烽课题组通过向免疫缺陷小鼠输入人造血干细胞和人肝脏母细胞成功建立同时具备稳定的人类肝脏和免疫系统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实现HBV病毒在小鼠体内的感染与复制,为HBV导致的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动物平台支撑。
图2 同学们沉浸在陈教授“清风”一样的科研学术气氛中
图3 同学们苛求科学前沿的眼神预示着他们是未来的山东医学栋梁!
图4 陈教授在耐心的回答2019级临床医学(卓越班)刘双元同学关于人源化小鼠免疫重建的问题
陈清烽博士,199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老员工命科学学院,保研直博,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在新加坡- MIT联合研究中心(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完成博士后训练。陈清烽博士于2012年加盟新加坡科技局(A*STAR)研究中心,任该中心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PI。新加坡免疫研究网络研究所(SIgN)的联合首席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近年来,陈清烽博士致力于发展人源化小鼠模型。通过将人类干细胞转入免疫缺陷型小鼠,陈清烽课题组已经成功建立了拥有稳定的人类肝脏、血液以及其它生物系统的多种小鼠模型,有效支持了人类自身免疫病、肿瘤、感染类疾病以及干细胞的研究和药物临床前研究,在Gut. Hepatology. Cell Stem Cell. 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0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陈清烽博士,青春,阳光,幽默,自信的学者魅力,一流的英语口语,深入浅出的讲解,像一阵清风,回荡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老师和员工们沉浸在这难能可贵的学术气氛中,体会到了科学之美。课后,员工们纷纷在教学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想,一方面同学们领略到了学者风采,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精彩知识,陈教授很和蔼,没有距离感,讲座虽然是以陈教授的科研成果为主,但是陈教授讲述得通俗易懂,一些生僻的专业词语,也相应地用中文提示了,中英文自由切换,员工们对陈教授心生敬佩。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英语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期待多举办类似的学术讲座型课堂教学。
经过这次课,杨华老师感到,适当邀请国外高校教师为员工做课堂讲座是学校很有远见的教学安排,整个过程对教师和员工都产生很大触动,在课堂主场近距离接触这些国外科研大咔是幸福的。相比邀请纯外籍教师,邀请成功的海外华人科学家给员工们做讲座可能效果更好,华人的血脉感情和默契是深厚的,他们不仅仅带来了科研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员工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能说流利的英语,能领导一个科研团队,是很酷的。杨华老师也表示,在下面的教学中,将不遗余力的将陈教授的讲座内容与员工们深入讨论,并消化吸收,让员工们认识到经过免疫学课程的完整学习,自己再下一番功夫,理解整个讲座内容是可能的!